摘录各类书中片段,不代表博主观点。《1984》、《美丽的新世界》、《我们》。
《1984》
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,久闻大名,现在才看。这本书可以合法面向大陆公众出版,所以其中的内容虽然露骨,但确实是官方认可的。作者乔威尔用极尽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想象中的极权国家恐怖的氛围,电屏、英社、新话、思想jing察、老大哥、Dang、篡改历史…人们变得完全没有情感,人和人之间没有信任、互相远离却丝毫不觉得孤独,因为只有对老大哥的爱和崇拜,漫无目的的狂热而不知反抗,不相信客观存在的历史…作者乔威尔最后还煞有介事地专门介绍了一波新话。他还总结了作家的四大写作动机:纯粹的个人主义、美学热情、历时冲动和zz目的。
- 但这种信息存在于何处?仅仅在他自己的意识里,而不管怎样,这种意识肯定不久将被消除。如果其他所有人都接受了党强加的谎言——如果所有档案上都记录着同样的说法——那么谎言就会进入历史并成为事实。“谁掌握历史,”党的标语这样说,“谁就掌握未来;谁掌握现在,谁就掌握历史。”但是过去——即使其性质可以被篡改——从来没被篡改过,现在什么是真实的,永远都真实。很简单,需要的只是不间断地一次次战胜自己的记忆。“现实控制”,这是他们的说法,在新话里叫“双重思想”。
- 你难道看不出新话的唯一目标就是窄化思想范围吗?到了最后,我们将会让思想罪变得完全不可能再犯,因为没有单词可以表达它。每种必要的概念将被一个单词精确地表达出来,这个单词的意义有严格规定,其他次要意义将被消除,然后被忘掉。
- 除非他们觉醒,否则永远不会反抗;但除非他们反抗,否则不会觉醒。
- 有可能人们如今的平均生活水平确实比革命前提高了一点,唯一相反的证据,是你骨头里的无声抗议,那是种本能的感觉,即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无法忍受,而在别的某个时期肯定不一样。
- 他们就像蚂蚁,只看到小的,看不到大的。在记忆已经失灵、文字记录被伪造时——在这些事情发生时,就只能接受党所声称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提高,因为没有可资参照的标准。那种标准现在既不存在,以后也永远不会再有。
- 禁欲和政治正统性之间有着直接和密不可分的关系,因为党想把党员们的恐惧、仇恨和理智尽失的轻信保持在合适水平,除了抑制某种强烈的本能并把它转化成驱动力,又有什么别的办法?
- 党强加于人的世界观在无法理解它的人们那里最容易被接受。他们被迫接受最明目张胆的指鹿为马的行径,因为他们从未全面理解对他们犯下的是何等滔天大罪。也因为对天下大事关心不够,他们没注意到正在发生什么事。靠着缺乏理解力,他们仍保持清醒,只是轻信一切。
- 她遵循的是自己的标准,她的感情是她自己的,无法从外部来改变。她不会想到一个行动既然没用,就毫无意义。你爱一个人,就去爱他,你什么也不能给他时,你仍然给他以爱。当最后一块巧克力也没了时,他母亲用胳膊搂她的小孩。那没用,并不会因此多产生出一点巧克力,也不会让她或她的小孩免于一死,然而她那样做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。
- 党所做的最坏之事,是说服人们仅靠冲动或感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而同时让你在现实世界中变得彻底软弱无力。一旦落入党的手里,你感觉到什么或者没感觉到什么,你做了或者控制住没做什么,那都完全无关紧要。
- 现代战争最重要的目标(根据双重思想原则,这一目标被内党的头头脑脑承认的同时也加以否认)是消耗机器的产品而不提高总体生活水准。
- 无疑可以想象有这么一个社会,私人财产和奢侈品意义上的财富是平均分配的,而权力仍然把持在享受特权的少数人手里,但事实上,这种社会不可能保持长期稳定。如果所有人都能享受悠闲自在、高枕无忧的生活,绝大多数人都将学会识文断字和独立思考——而一般情况下,他们可能因为贫穷而变得愚昧——他们学会这些后,早晚会意识到享受特权的少数人是尸位素餐者,就会将之扫除。长远而言,等级社会只有建立在贫穷和无知的基础上,才有可能存在。
- 战争最根本的行为是毁灭,不一定是人命,而是人们的劳动产品。战争是个将物资粉碎或者抛到同温层,或者沉到海底的办法,否则这些物资就会让人们生活得过于舒适,因而从长远意义上说,会过于聪明。
- 从我们目前统治者的角度来说,唯一的真正危险,是从他们自身阶层分化出一个由能干、未尽其才、渴望权力的人所组成的集团,从而产生出自由主义和怀疑主义精神。这就是说,问题在教育,要不断促进领导集团和紧挨其下的更大的行政管理集团的觉悟,而大众的觉悟则要以否定大众的方式来影响。
- 寡头统治的要旨不是父传子、子传孙,而是坚持死者加诸生者的某种世界观和生活方式。只要它能指派自己的后继者,统治集团就永远会是统治集团。党所关心的不是血统上的永存,而是自身的不朽。只要等级化结构永远保持不变,至于是谁掌握权力并非重要。
- 只有当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教育时,他们才会变得危险,但是既然军事、商业以及竞争都不再重要,群众的教育水平实际上是降低了。群众有什么意见或者没有什么意见都被认为是无关紧要之事,他们之所以被允许享受思想的自由,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。
- 党要掌权并非为了自身,而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。它要掌权,是因为人民大众是意志薄弱的胆怯之徒,不能忍受自由或者面对事实,一定要被另外那些比他们更坚强的人统治和有系统地欺骗。
《美丽的新世界》
在这样的新世界里,人们生活无忧,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受到什么约束,完全不存在家庭,甚至出生都是通过科学手段培育的,在培育过程中再通过控制元素添加来实现阶级分化,人们生下来就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责,所以一切井井有条,没有什么不满。而当传统的「野蛮人」闯入其中的时候,竟然成了一个异类,完全无法体会这里的人们用唆麻逃避痛苦、滥交的行为。这也是一种极端的乌托邦,很可怕。
- 很可惜,这确实是一篇杰作。但一旦接受从目标出发所做的解释,结果便很难预料。这一类思想极容易破坏上层种姓中思想不坚定分子已设置的条件——让他们对体现最高的“善”的幸福失去信心,转而相信幸福之外还有着存在于当前人类社会以外的目的,从而相信生活的目的不是维护福利,而是深化意识及扩大知识。
- 朋友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:我们想施加而无法施加于敌人的惩罚,能够以一种较为温和也较为象征性的形式施加于朋友。
- 没有钢你就造不出汽车,没有社会的动荡你就造不出悲剧。现在的世界是稳定的,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,要什么有什么,得不到的东西他们绝不会要。他们富裕,他们安全,他们从不生病,也不怕死,他们快快活活,不知道激情和衰老,没有什么爸爸妈妈来给他们添麻烦,也没有妻子儿女和情人叫他们产生激情,他们的条件设置使他们实际上不能不按为他们设置的路子行动。
- 幸福总是与精神生活分不开的。物质生活固然重要,但忽视了精神生活,忽视了人的高贵情操和品德的培养,那个社会里的人绝不可能真正幸福。新世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。这在当前我国“一切向钱看”的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,很值得读者深思。
《我们》
很玄幻的作品,天马行空看得有点晕。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那种人人幸福快乐的终极乌托邦,但主要是在描述当局的强力压制。光怪陆离的世界,个性被泯灭,我等于我们,不可分割。geming差一点就成功了,然而造福主及时推行的手术清算了一切。
- 这些反乌托邦文学情节的共同特点就是:人与大自然的隔裂,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社会,科技文明的发达,高度的统一性压抑了人的个性,而富足是以丧失个性自由为代价的。
- 你怕它,是因为它的力量大于你;你讨厌它,是因为你怕它;你喜欢它,是因为你无法使它顺从你。人只喜欢他无法占有的东西。”